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铃木大拙著:禅学随笔(三)

    的;显然他在两者之间未做区分。从智性或概念上来说,两者是断然有分得,但般若直观却无视于这个区分。另一位禅师由于想叫他的发问者见到般若直观的另一面,因此他的答案有完全不同的色调。这即是前面所引的&...rsquo;而柔禅师则说:‘小声点!’禅师们通常总是不合‘逻辑’的,他们常常喜欢互相捉弄。他们是机敏而好玩闹的。追随般若直观的人,自然避免陷入对抽象观念的哲学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214283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

    禅学和般若学两个系统的影响,表现为以移植为主,修持各式各样的禅观和般若直观;二是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,主要是流行禅观与般若直观相融合的直觉修持方式;三是隋唐时代以来佛教诸宗阐扬各具特色的直觉方式方法,尤其禅宗更是拓展了禅悟的修持方式,极富创造性。   一、汉魏西晋的禅观与般若直观   汉魏西晋时代,翻译禅法典籍的佛教学者主要有安世高、支娄迦谶和竺法护。所译典籍中影响较大的有《大安般守意经》、《般舟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148145.html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提出、而由胡塞尔才始创的“现象学”。  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牟宗三对西方哲学的基本定位,同时也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对他的根本影响所在。笔者在关于“智性直观”的文章[7]中已经说明:欧洲哲学发展至康德,...传统中的现象学亦不例外,“ 像胡塞尔、海德格尔那种讲法是走不出路子的”。[10]   这里所说的“中国哲学传统”,主要是指通过对康德“智性直观”(牟宗三译作“智的直觉”)概念的关注与分析而得以揭示的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
  • 明海法师在真际禅林作《信心铭浅释》佛法讲座

    道离我们远,其实并不难,并不远。学道最忌拣择,爱恶心、拣择心、分别心停下来就洞然明白,直观、直觉、静观的智慧就会现前,这是禅给我们修行的一点启示。 明海法师说,我们人人都有像太虚一样的智慧,因无明、对...想告诉你们一个最重要的:舍得脑子里各种分别活动,直观、静观的智慧就会出来,修行就省力气,觉得怎么都好。得好、失好、生好、死也无所谓,生死也是对待,死也是生。 最后,明海法师播放了他送给大家的二〇〇...

    明舫

    |明海法师|真际禅林|信心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1459157385.html
  • 七种清净

    解脱的染。   什么是行正道智见清净?   通过努力而到达顶点的内观和随顺智是行正道智见清净。   就是经历生灭随观智、坏灭随观智等直至行舍智而完整的直观无常、苦、无我,并随顺此直观智慧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5960749.html
  • 布袋和尚的意义

    相应变化,佛教内涵的中国化,必然要求其形式有相应的连动变化。于是,佛或菩萨像的塑造——作为佛教最直观的形式,也就逐步中国化了。原来在印度佛教中头戴天冠的弥勒塑像改变“国籍”,成了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中国弥勒——布袋和尚,实则是佛教中国化的外部标志或符号之一,甚至也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一座具体直观的里程碑。   至于中国佛寺里的弥勒是以奉化布袋和尚为原型,而不是以别的僧人为原型,这可能不能排斥一定的...

    夏明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2564228.html
  • 王维诗中的华严世界(下)

    进一步的将“幻有”清新明丽的色相保存下来,捕捉一瞬间的美感,流露出“一境之中具足万有”、“刹那即永恒”、“理事相融”的华严哲思。  二、王维诗歌艺术之表现  (一)直观  所谓直观是用感官直接接受的或直接...与比量,及似唯自悟。”圣者的智正觉世间唯现量可知。凡夫的世界是能所对立(心物对立),必须藉著分别、推理衡量外境。《唐代诗歌与禅学》:现量的直观美是正智于色,也就是色空一体的,是正念与世界之圆融,也是...

    释修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469189.html
  • 布袋和尚的意义——读《中国佛教史》

    引起其形式的相应变化,佛教内涵的中国化,必然要求其形式有相应的连动变化。于是,佛或菩萨像的塑造——作为佛教最直观的形式,也就逐步中国化了。原来在印度佛教中头戴天冠的弥勒塑像改变“国籍”,成了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中国弥勒——布袋和尚,实则是佛教中国化的外部标志或符号之一,甚至也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一座具体直观的里程碑。  至于中国佛寺里的弥勒是以奉化布袋和尚为原型,而不是以别的僧人为原型,这可能不能...

    夏明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071671.html
  • 禅是佛教吗? ——“批判佛教”关于禅的观念检讨

    基本的观念,如“无念无相”、“直观”和“不立文字”等,都根源于如来藏本觉思想,因而理应和如来藏一样成为批判的对象。 把禅与如来藏关联起来,并非“批判佛教”的孤发先鸣。早在五十年代,印顺就提出禅宗是真常...就应保持沉默”的命题。   与此相关联,是“批判佛教”于禅宗“悟”或直观概念的批判。在他们看来,佛陀讲的“悟”根本不是“无分别的认识”(nondiscriminatory cognition)而恰恰是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864599.html
  • 佛教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

    方法,主要是直观、直觉这个方法比较侧重,当然也是相对的,它也有逻辑方法,但是它更重要的是采用直观、直觉的方法。它有时是采用否定的方法,反方面来思考问题,宇宙万物不是这样,也不是那样,因此就是那样,所以它的方法直观、直觉。但是科学需不需要直观、直觉呢?科学也需要想象,有很多是通过直观、直觉以后启发科学家进行探索、实验的。第三点,就是现实的生活经验,以及佛教对众生生活的关怀,也需要一种科学的手段,因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1868294.html